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秋乏爱打盹 警惕甲状腺发出“报警”信号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秋乏爱打盹 警惕甲状腺发出“报警”信号

来源:央视新闻2025-10-30 10:12

  俗话说,“春困秋乏”,入秋之后,很多人都会觉得上班没精神,想打盹,下班回家倒头就睡,大家经常把这种疲劳、犯困的状态,归结为“秋乏”,医生提醒,如果秋冬换季感到疲倦,则应该注意疲倦感持续的时间,如果长时间保持秋乏状态,可能就要提高警惕,因为这可能是甲状腺发出的报警信号。

  代谢受气温影响 甲状腺异常或导致疲劳

  医生介绍,秋季气温逐渐下降,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,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,而甲状腺作为调节代谢的“核心器官”,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

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刘宝国:甲状腺就像发动机似的,对人体的代谢,器官功能的维持,起到很重要的作用,随着季节的变化,它的功能也会相应地变化,比如说夏天它功能正常就行了,冬天甲状腺(激)素肯定要升高,升高以后符合人的生理需要。

  当甲状腺功能正常时,它会根据气温变化,分泌足够的甲状腺激素,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代谢速度和体温,让人精力充沛。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话,就无法分泌足量的激素,身体代谢就会变慢,产热减少,在秋季低温环境下,这种“代谢短板”会更加明显,进而引发一系列疲劳、犯困等症状。

  如何区分“秋乏”还是甲状腺疾病呢?医生介绍,普通“秋乏”通常是阶段性的,通过适当休息、运动就能缓解;而甲状腺问题导致的累和困,往往持续时间长,充足休息后仍然无法改善。同时伴随怕冷、体重增加、皮肤粗糙、头发干枯、情绪低落、反应变慢、消化变慢等症状。

  医生提醒,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的人群来说,秋季气温降低,会进一步增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,应该特别留意身体变化,必要时去医院进行检查。

  秋冬季流感来袭 留心甲状腺“感冒”

  医生介绍,每年秋冬季节,到医院进行甲状腺检查的患者都会明显增加。除了气温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外,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增多,感染流感病毒也会对甲状腺造成危害,需要留心别让甲状腺也患上“感冒”。

 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,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流感过后,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也随之增多。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诱发的甲状腺变态反应性炎症,常常在流感或感冒后1~2周发病,起病较急,最典型的表现是发烧、甲状腺部位明显肿痛,疼痛剧烈时可沿颈部放射至咽喉、下颌及耳部。另外,患者还往往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,病情演变通常要经历“甲亢期”“甲减期”“恢复期”三个阶段。

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刘宝国:秋季容易感冒,病毒感染以后激发甲状腺的一些变化,造成甲低或者甲亢,尤其是季节发生变化的时候,及时到医院检查甲功,还有甲状腺的B超检查。

 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,不是细菌感染,所以抗菌药治疗无效,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
  秋冬交替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注意调整药量

  医生特别提醒,秋冬季节,气温降低,甲状腺癌术后患者,服用的药物剂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
  医生介绍,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患者,大部分都要补充甲状腺激素,这不仅起到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,还可以抑制肿瘤复发。秋冬季节,身体机能发生变化,药量也要随之调整。特别应该注意的是,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。

 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 主任医师田文:我们不能擅自停药或者加量,有些病人药物自己加量,最后出现了甲亢症状,有些人有意减量造成的甲减情况,所以这个要动态到医院监测。我们根据不同的分层我们用的药量是不太一样的,同时我们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年龄不一样,所以用药的剂量也不完全都一样的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你的情况来进行补充。

  药品保存需谨慎 服药时间有讲究

  专家表示,除了用药剂量以外,药品保存,以及服用药品还有一些注意事项。

  首先,药物要放在25℃以下进行保存,温度过高可能对药物功效产生影响。第二,食物有时候会影响药物吸收,所以使用药物跟早餐通常要求间隔半小时以上。另外,医生提醒,当服用甲状腺激素补充药物时,还需要注意有些药物也会影响甲状腺激素补充药物的吸收,例如:铁补充剂或含有铁的多种维生素、补钙冲剂等,与甲状腺激素补充药物服用间隔尽量在4小时以上。

  (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牟媞媞)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多地秋天“迟到早退” 秋季为何越来越短了?

  • 我国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