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秋季心血管病高发,恶心、心慌、后背疼痛警惕心肌梗死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秋季心血管病高发,恶心、心慌、后背疼痛警惕心肌梗死

来源:工人日报2025-09-28 10:15

  秋分后,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,气温逐日下降,昼夜温差增大,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建议:大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,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凉引发关节疼痛或呼吸疾病。

  秋季昼夜温差大易致血压波动

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介绍,秋分时节,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呈现“秋高气爽,昼夜温差大”的典型气候特征。一日之内的温度波动可能超过10℃。对我们身体的调节能力,尤其是心血管系统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  当环境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时,人体的血管会随之收缩与舒张,不仅会增加心脏负荷,更易引起血压的波动。对于已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,这种血压波动会显著增加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的发生风险。

  恶心、心慌、后背疼痛,需警惕心肌梗死

  马文君介绍,很多人以为心肌梗死一定会伴随剧烈的胸痛,但许多不典型的症状易被忽视。常见的有:

  不明原因的恶心、呕吐或胃部烧灼感,常被误认为是“胃病”;

  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、大汗淋漓;

  莫名的极度疲劳、心慌或头晕;

  左肩、后背甚至牙床或喉咙的疼痛,常被误认为是心血管以外的疾病。

  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,出现这些不典型症状的比例更高。一旦出现,请及时就诊。

  针对“温差大”的防护策略

  一是注意动态保暖,“洋葱式”穿衣,建议采用多层、薄款的穿衣方式,便于根据一天中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,维持体表温度的相对稳定。尤其要保护好“头、颈、背、足”等容易受凉的部位,避免血管因突然的刺激而痉挛。

  二是重点关注“清晨血压”,季节交替和温差大的时期,血压最易波动。平时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规律用药,建议加强清晨血压的测量,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、排尿后及服药前进行血压测量,这是评估血压控制情况的“黄金窗口”。一旦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过大,应及时咨询医生,科学调整用药方案,确保血压全天平稳。

  三是注意择时运动,并充分热身。选择一天中温度适宜的时段进行户外锻炼,运动前充分热身,让心血管系统有一个充分的“启动和适应”过程,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、不出大汗为宜,避免运动后受风着凉。

  简单来说,防护的关键在于:保暖莫受凉、血压勤测量、用药不能忘、运动适为佳。

 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“秋暖”

  民间有“春捂秋冻”和“贴秋膘”的说法,马文君介绍,“秋冻”的本意是让健康人群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,逐步适应寒冷,为严冬做准备。但对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,寒冷刺激会引发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,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,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。

  而与之相对的“春捂”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安全的。春季气温回升但波动较大,“捂”着点能避免血管遭遇“倒春寒”的突然袭击。

  因此,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“秋暖”,而非“秋冻”。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、分层地增添衣物,尤其在外出时,保护措施要做得更早、更周全。

  “贴秋膘”新的科学内涵

  传统“贴秋膘”是为了应对冬季寒冷和能量消耗而增加脂肪储备。但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,盲目进补、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,会增加肥胖、高脂血症的风险,加速动脉硬化。

  因此,我们必须赋予“贴秋膘”新的科学内涵——它不是“长肥膘”,而是“补营养、强体质、控体脂”。

  建议:多补膳食纤维,少补高热量食物;多补优质蛋白,少补动物脂肪,并且通过适度的抗阻锻炼增加肌肉量。这些才是对心血管最有益的“秋膘”。

  支架放进去,病就根治了?

  很多患者认为“支架放进去,血管通了,病就根治了,药也可以停了”,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。

  心脏支架手术就像疏通流水不畅的水管,恢复对心脏的正常供血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:

  第一,支架解决了最严重的狭窄,但其余的血管病变依然存在,需要药物来控制和延缓进展。

  第二,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在支架内形成,否则一旦发生支架内血栓,将是致命性的。

  第三,治疗基础病的药物,如降压药、降糖药、降脂药,需要长期应用以控制“三高”等危险因素。

  因此,长期服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支架本身,更是为了控制全身的血管不再出新的问题,医生提醒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。请务必遵医嘱坚持服药,定期复查,保障生命健康。(记者 姬薇)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颜值亮眼却调味偏重 儿童餐≠成人餐的"缩量版"

  • 一些机构运作未成年人成流量主角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