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立秋了,养生要“收一收”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立秋了,养生要“收一收”

来源:大连日报2025-08-25 10:03

  当下正值末伏,依然高温持续,好在已经进入立秋节气,标志着暑热渐退,凉意初生。那么立秋之后该怎样应对气候变化呢?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内三科主任中医师林海燕提醒,立秋后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万物从繁茂趋向成熟,养生也要注意“收一收”了。

  气候特点对应人体的健康状况

  立秋后,暑热未消,湿气仍盛,“秋老虎”肆虐,体感依旧闷热潮湿,皮肤的黏腻感仍然存在,脾胃容易受困。同时,天地阳气渐收,空气中水分减少,初显干燥之象,容易伤肺与皮毛,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、大便干等情况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从“夏长”向“秋收”转化,人体气血运行亦顺应此趋势,需注意收敛养护。

  林海燕说,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,易感外邪,诱发感冒、咳嗽、过敏性鼻炎及关节痛。秋应肺,易生悲忧情绪,影响气机调畅。

  立秋后养生应顺应“秋收”

  立秋养生当顺应“秋收”特性,以润燥养肺、健脾和胃为核心,兼顾暑湿余邪。

  饮食“清补”为主。兼顾健脾祛湿、滋阴润燥,宜适当增加滋阴生津、润燥养肺之品,如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蜂蜜、莲藕、荸荠、杏仁、芝麻、豆浆、糯米、枇杷等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如南瓜、胡萝卜、菠菜、苹果、葡萄等,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可适当进食易消化的粥汤类食物,如银耳百合粥、雪梨冰糖水、莲子芡实粥等,滋阴润肺,健脾养胃。初秋脾胃功能尚弱,不宜骤然进补肥甘厚味(如红烧肉、羊肉汤),以免助湿生热。还应少食辛辣油腻之物,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加重秋燥,如辣椒、花椒、葱、姜、油炸食品等,以免损伤肠胃和肺脏。

  起居“早卧早起”。晚上提前半小时入睡(21时至23时),保证充足睡眠,以养阴精;清晨鸡鸣时分(5时至7时)起床,以利肺气宣发肃降,避免熬夜耗伤阴津。虽已立秋,但暑热余威尚存,切莫贪凉过度,尤其早晚温差增大,需注意适时添衣护住肩背、肚脐、脚踝,避免“虚邪贼风”乘虚而入。室内可使用加湿器,沐浴后涂抹润肤露,预防皮肤干燥瘙痒。

  情志宜敛。秋天目睹万物凋零,易生悲秋之情,应有意识地调整情绪,保持心境平和、安宁、乐观。可登高望远以抒怀、听舒缓音乐以静心,习练书法,静坐。避免过度感伤、忧虑、愤怒,以防扰动肺气,加剧秋燥。

  运动有度。立秋后天高气爽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,可选择骑行、郊游等户外活动,强身健体的同时欣赏户外大好美景。但需要注意,立秋后湿热没有完全消退,仍要注意避免运动量过大、活动过于剧烈,建议早晚进行柔和的运动,如太极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游泳、瑜伽等。运动前后要及时补充温水或淡盐水,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,更换湿衣,切忌立即冲冷水澡。

  养生要精细 小心疾病“秋后算账”

  切忌贪凉,尽量减少空调、电扇等电器的长时间使用。注意天气冷暖变化,预防疾病“秋后算账”。切勿大量进食冷饮、瓜果,入秋后大量食瓜果,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,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,腹泻、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,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。

  医生提醒,立秋时节,养生贵在“承转”。承夏日之余绪,清暑湿之缠绵;启金秋之序章,润燥气之微萌。饮食清补润养,起居早卧防凉,情志安宁收敛,运动从容和缓。如此顺应天时,调和身心,方能于夏秋之交固护正气,守护身心,平稳入秋。

  小贴士

  立秋食谱推荐

  天冬百合粥

  食材:天冬20克,百合20克,粳米100克,冰糖适量。

  做法:将天冬捣碎,放入砂锅内,加水煎取浓汁,去渣。将百合、大米洗净,连同天冬煎汁一起放入砂锅内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,用冰糖调味即成。

  功效:润肺生津、养肾补亏。

  小米南瓜莲子羹

  食材:小米40克,南瓜1块,莲子50克,红枣数颗。

  做法:小米洗净备用,红枣去枣核洗净备用。南瓜去籽去皮,洗净,切成小块。将莲子用清水浸泡3小时,泡好后掰开取出残留的芯,在锅中加入纯净水,将枣和莲子加入烧开,待水烧开后加入南瓜,继续煮开,然后放入洗净的小米,小火煮至熟即可。

  功效:中和润燥、补脾益肺。

  清蒸茶鲫鱼

  食材:鲫鱼1条,绿茶20克,料酒、葱、姜各适量。

  做法:将鲫鱼剖开,去除内脏,冲洗干净。将茶叶塞入鱼腹,缝扎腹口,不使茶叶掉落,将鲫鱼置盘,加料酒、葱、姜去腥,放入蒸锅蒸熟即可。

  功效:清热利湿、生津止渴。(记者张丽霞)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家庭适老化:从看见需求 到有“标”可循

  • “呼吸哑铃”走红 真能躺着瘦肚子吗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