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月经,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的生理现象。很多女性网友问及:经期运动真的安全吗?
首先我们要了解机体经期的生理变化:伴随激素水平波动(如雌激素、孕激素下降);盆腔充血,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发子宫收缩,出现痛经;免疫力暂时下降,经期宫颈口微开,子宫内膜创面暴露,易感染。
根据《运动医学》指南,经期前2天建议以低强度运动为主(如快走、瑜伽),轻度运动反而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,缓解痛经。
而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加剧痉挛性疼痛,甚至导致恶心、头晕等症状;也可能导致经血量增加(尤其对经量偏多者),甚至导致缺铁性贫血;增加盆腔感染风险;经期基础体温升高0.3~0.5℃,体能储备下降,高强度运动易引发疲劳、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,加剧能量代谢负担。
所以经期推荐低强度运动,避免高强度运动,特别是马拉松这种极限运动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长期规律运动、体能好,经期症状轻微(如无痛经、经量正常),并配合科学营养补充方案(如铁剂、电解质),在无法避开经期情况下,可尝试高强度运动,一旦身体发出异常信号,则应立即停止。
l 那么经期还要避免什么行为呢?
1. 禁止性生活:可能将外阴细菌带入子宫腔,增加盆腔炎风险;剧烈运动可能促使经血逆流至腹腔,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2. 禁止盆浴、游泳:坐浴或游泳时,污水可能通过松弛的宫颈进入宫腔,引发感染(如细菌性阴道炎)。 可选择淋浴替代。
3. 禁止手术、侵入性检查:经期凝血功能下降,拔牙、胃肠镜、妇科检查等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或感染。
4. 禁止饮酒:酒精扩张血管,加速血液循环,可能加重盆腔充血、延长出血时间。
5. 禁止生冷饮食:低温刺激可能引发胃肠道和子宫平滑肌痉挛,加重痛经。
6. 禁止穿紧身裤:紧身衣物摩擦外阴,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。
月经期是女性身体的特殊“修复期”,适当低强度运动,科学规避风险行为,是对自身健康的基本尊重。正如《妇产科学》所强调:“经期护理的核心理念是减少刺激、预防感染、维持平衡。”希望每位女性都能以科学知识为盾牌,平稳度过每月特殊时期。
作者: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冯宗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