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抗衰老、强骨骼 这类运动每周2次动起来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抗衰老、强骨骼 这类运动每周2次动起来

来源:CCTV生活圈2025-04-08 10:02

对于很多疾病

运动都是一剂“良药”

不少人都有走路、跑步的习惯

但这种很优秀的运动

却总是被人忽视

它就是抗阻运动

也就是力量训练

它对预防心血管疾病、降三高

抗衰老、强骨骼

都有一定好处

  01

  坚持抗阻运动6个月

  心脏有显著变化!

  2024年刊发在《老年科学》期刊的一项研究,揭示了抗阻训练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,还能显著改善老年女性的心脏形态和功能。

  研究内容

  这项研究招募了82名老年女性,随机分为两组,其中一组进行了为期24周的运动训练,有专业人士进行监督。

  具体来看,每周3次抗阻训练(周一、周三和周五)的内容有:

  躯干和上肢训练:胸肌推举、坐姿划船、三头肌下压、斜板弯举;

  下肢训练:坐姿腿屈伸、俯卧腿弯举、坐姿负重提踵等。

  经过24周的抗阻训练后,利用功能性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,发现抗阻训练显著改善了老年女性的心脏形态和功能。

  也就是说,适当的抗阻运动,能帮助你拥有一颗强健心脏。

  小贴士

  抗阻运动也就是力量训练,指的是人体在克服外来阻力时的运动方法,主要包括仰卧起坐、深蹲、仰卧推举等,还可以通过使用器械辅助的方式进行,包括沙袋、哑铃等。

  02

  每周2次抗阻运动

  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

  更推荐人群

  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建议做深蹲、举哑铃、用弹力带等抗阻运动。

  有氧运动、抗阻运动、日常体力活动,均可对血脂水平产生积极影响。对于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,单纯的有氧运动可能不足以达到最佳效果,建议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,结合抗阻运动。

  好处

  40岁后增加抗阻运动,对心血管健康有积极影响。

  尤其老年人和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升高的人群,抗阻运动为其带来的获益往往更大。

  抗阻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胆固醇水平,还能改善疲劳状况、缓解抑郁情绪,并增加骨密度。

  推荐动作

  许多训练在家就能做。

  【下肢】

  可以坐位抬腿、靠墙静蹲或小区中蹬车健身器。

  蹲起、台阶运动或坐立运动可以锻炼腿部和臀部肌肉。

  深蹲: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

  两脚比肩宽,脚略外八字,手现在搭在自己双肩上;

  屈髋下蹲,下蹲时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。

  提:提高小腿肌肉功能

  脚尖踮地支撑身体,脚跟抬起,感受小腿肌肉的放松和收缩,同时注意收紧核心和臀部,让身体保持稳定。

  【上肢】

  可用哑铃(可用矿泉水瓶替代)进行抗阻抬举,还可以用弹力带,跪姿俯卧撑也可以锻炼上肢力量。

  注意:锻炼是一种运动处方,需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指导下进行,老年人在运动锻炼时应注意安全,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调整。

  03

  抗阻运动的5个关键

  建议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。每周≥2次抗阻训练,可有效实现肌肉和心血管获益。

  存在特殊疾病的人群,运动要遵医嘱。

  对于普通人,做抗阻运动时要——

  保持自然呼吸

  抗阻运动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,特别注意避免屏气,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,必要时提供适当的保护。

  关注身体状态

  急性疾病期要暂停运动,如严重感冒、发烧、严重腹泻等;

  运动中出现胸痛、胸闷、头晕、心悸、异常的呼吸困难或疲劳、关节肌肉明显疼痛等不适感觉,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,采取对应措施,必要时就医。

  尝试锻炼每个肌群

  力量锻炼主要针对身体的主要大肌肉群,如上背部、胸部、肩部、上肢(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)、下肢(腘绳肌和股四头肌)和小腿肌肉等。

  为每个肌肉群选择一个或多个练习,学会以正确的形式和方式进行适当练习。

  每周每个肌群的锻炼至少进行2次,间隔2天以上。

  每个大肌肉群做2~4组,每组重复8~12次,组间休息2~3分钟。

  合适的运动强度

  锻炼后有一定疲劳感,疲劳感在运动后第二天基本消失。强度过小,没有明显健身效果;强度过大,可能造成运动损伤。

  组合方式

  力量训练最好与有氧运动结合起来,比如可以用有氧运动作为热身的一部分。

  降三高、防心血管病

  每周做2次这类运动

  1 力量训练对防治心血管疾病、降三高、抗衰老、强骨骼都有一定好处。

  2 40岁后增加抗阻运动,对心血管健康有积极影响。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做深蹲、举哑铃、用弹力带等抗阻运动益处更大。

  3 下肢可以坐位抬腿、靠墙静蹲或小区中蹬车健身器;上肢训练可用哑铃(可用矿泉水瓶替代)进行抗阻抬举,还可以用弹力带。

  4 力量训练时:每次做2~4组,每组重复8~12次,组间休息2~3分钟;频率隔天一次为佳,每周进行2~3次即可;最好与有氧运动结合起来,用有氧运动作为热身的一部分。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无码不结算 医保购药须扫“追溯码”

  • 新版基本药品目录将于10月至11月公布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