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农谚说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 “立秋”是秋季的开始,到“霜降”为秋季终止,“秋分“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。秋分,作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。此时,昼夜平分,自然界的阴阳之气也趋于平衡。然而,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,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,那么秋季养生都需要注意哪些呢?
顺应时节,调和阴阳
秋分时节,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平衡,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规律,保持体内阴阳的和谐。中医强调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即体内阴阳平衡时,身体各项机能运行顺畅,抵抗力强,不易生病。因此,在日常饮食中,我们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,结合个人体质、年龄、地区等因素,选择适宜的食材,以平补为原则,避免过度偏寒或偏热的食物,从而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。
预防秋凉,注意保暖
秋分后,天气转凉,尤其是早晚温差大,人体易受寒气侵袭,引发感冒、咳嗽等疾病。因此,保暖工作尤为重要,尤其是老人、孩子和体质较弱的人群。同时,对于体质较好的人来说,适当接触寒冷环境,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。此外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过度使用空调,也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。
精神调养,保持乐观
秋季气候干燥,易使人产生烦躁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因此,精神调养也是秋分养生的重要方面。保持乐观情绪,收敛神气,避免过度思虑和情绪波动。多参加户外活动,如登高远眺、散步等,有助于缓解压力,消除不良情绪。同时,保证充足的睡眠,也是保持精神饱满的关键。
合理进补,避免滥补
秋分时节,虽然需要适当进补以增强体质,但切忌无病滥补。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实际需要进行,分清虚实,对症施补。对于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等不同体质的人群,应选择相应的补品和食疗方案。此外,进补也应注意适量,避免过量导致身体不适。
预防秋燥,多食辛酸果蔬
秋分后,气候干燥,燥邪易伤人体。预防秋燥的关键在于保持体内水分的充足和饮食的清淡。应多吃具有润燥作用的食物,如秋梨、白萝卜、胡萝卜、藕、甘蔗、柑橘等。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,还具有滋阴润肺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同时,适当食用辛味食物也有助于发散体内寒气,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。
秋分习俗,食疗养生
在岭南地区,秋分有吃秋菜的习俗。秋菜即野苋菜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止痛、明目等功效。将秋菜与鱼片滚汤食用,不仅美味可口,还能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。此外,秋分时节还可适当食用百合、莲子、银耳等食材,具有润肺止咳、养阴生津的作用。这些食材既可单独食用,也可搭配其他食材制成药膳,如百合莲子羹、银耳百合羹等,都是秋季养生的佳品。
综上所述,秋分养生应注重调和阴阳、防秋凉、精神调养、合理进补、预防秋燥以及遵循当地习俗等方面。通过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,我们可以在秋分时节保持身体健康,增强抵抗力,迎接冬天的到来!
专家: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郝晓惠
文字整理:光明网记者 李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