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解开“胰岛素抵抗”之惑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解开“胰岛素抵抗”之惑

来源:新华社2025-11-21 10:48

  近年来,“胰岛素抵抗”逐渐从一个医学术语演变为热门健康话题。面对“容易饥饿”“发胖”等常见情况,不少人对号入座,担忧自己“中招”,引发健康焦虑。什么是胰岛素抵抗?和糖尿病有何关系?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。

 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?

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董小英介绍,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,在调节血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“通俗来说,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‘迟钝’了。正常情况下,胰岛素像一把‘钥匙’,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。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,这把钥匙‘开锁’效率降低,肝脏、肌肉、脂肪组织无法有效利用血糖,葡萄糖只能滞留在血液中,导致血糖水平升高。”

  专家表示,胰岛素抵抗并非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,包括2型糖尿病、代谢综合征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,其引发原因非常复杂。“研究表明,胰岛素抵抗一般由遗传、基因突变等先天因素,或肥胖、缺乏运动、高糖高脂饮食等后天因素引起。”董小英说。

  “近年来,我国胰岛素抵抗水平呈现上升趋势。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杜婧介绍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,男性、45岁以上、有过量饮酒及身体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,面临更高的胰岛素抵抗发生风险。

  哪些误区值得注意?

  社交媒体上,“容易饿”“肚子胖”“减重困难”等关键词常引发人们对胰岛素抵抗的焦虑。“我们经常遇到因体重增加、难以减重、月经紊乱等怀疑自己胰岛素抵抗的患者,但从实际诊断结果来看,有的是单纯性肥胖,有的只是因生活方式导致的代谢异常。”杜婧说。

  专家表示,虽然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血糖波动,引发饥饿感,但饥饿感受饮食结构、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,并不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或特异性表现。

  只有胖的人容易胰岛素抵抗?

  杜婧说,不能只根据体重来判断,胰岛素抵抗可分为脂肪型、肝脏型和骨骼肌型,偏瘦的人可能因肌肉量不足,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,引发骨骼肌型胰岛素抵抗;或因内脏脂肪分布异常,导致慢性炎症和代谢紊乱,增加患肝脏型胰岛素抵抗风险。对于这两种类型,干预重点应放在增加肌肉量、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上。

  网上的自测指南可信吗?

  专家表示,腹型肥胖、黑棘皮病典型皮损、餐后嗜睡、强烈糖瘾等代谢异常表现自测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,但还需通过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、胰岛素水平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,并由医生结合家族病史、临床表现等进行专业判断,单纯依据“发胖”“颈部黑棘皮”等非特异性或特异性不足的症状自我诊断,极易造成误判。

  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?不可逆转?

  “这其实是误区,轻微的胰岛素抵抗非常普遍,无需焦虑。”董小英表示,这其实是身体发出的“预警信号”,从胰岛素抵抗到糖尿病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,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,完全可以逆转或延缓病情进展。

  如何防治?

  调整饮食结构是重要环节。

  专家表示,优化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尤为关键,建议减少精制米面、含糖饮料等高升糖指数食物的摄入,增加全谷物、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食物的比重,减少蔗糖、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的摄入。同时关注进餐顺序,尝试先吃蔬菜,再吃蛋白质类食物,最后吃主食,这种顺序被证明有助于延缓胃排空,从而平缓餐后血糖波动,对血糖敏感人群尤其有益。

  “确保优质蛋白的摄入也很重要,例如富含Omega-3的鱼类、去皮的禽肉、瘦肉、鸡蛋及豆制品。蛋白质能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帮助稳定餐后血糖,并促进肌肉合成,改善胰岛素敏感性。”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夏羽菡表示,应致力于构建一个以优质蛋白、健康脂肪和高纤维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食模式。

  规律运动是有效途径。

  专家建议,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行,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可显著提升肌肉葡萄糖利用率。同时需打破久坐习惯,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。

  此外,应每晚保证7至8小时规律睡眠;通过冥想、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,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对代谢造成负面影响。

  “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,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共同基石。当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,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。”董小英说。(新华社银川11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 马丽娟 唐紫宸)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警惕“伪营养师”推销高价保健食品

  • 北京5家医院试点"预住院" 一图带你了解登记流程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