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别再只会掐人中 这些广泛流传的急救做法 可能延误病情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别再只会掐人中 这些广泛流传的急救做法 可能延误病情

来源:央视新闻2025-09-15 10:01

  13日是世界急救日。生活中,意外往往突如其来,在专业医护人员无法及时抵达现场的时候,患者身边人的急救能力决定了生命的长度。学习急救知识,不仅是对自身生命的保障,更是成为他人生命守护者的关键。

 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,脑卒中患者超1300万。抢救每延迟1分钟,生存率下降10%!及时有效的救助是至关重要的。

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郭维:为什么我们说叫抢救黄金4分钟,因为如果超过4分钟,大脑就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可逆的损伤。救治的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。

  目前,北京市的急救车平均抵达现场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。尽管未来急救车会越来越快的抵达现场,但是即使再快,4分钟之内也很难到达。

 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:这个时候,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,我们每一个公众,在现场从第一目击者转变为具备急救技能的第一响应人,抓住时间窗口去挽救患者的生命。

  突发脑卒中或心脏疾病

  在家中如何科学应对?

  如果在家里突发急症,很多人第一时间都知道要拨打120 ,但是接下来的处置一定要科学掌握,这样可以为专业的救援赢得时间。

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郭维:如果说家里边出现了一些急性脑血管病,我觉得最重要的首先就是拨打急救电话,如果这个病人出现呕吐,你要让病人身体侧过来,然后避免呕吐物误吸,造成吸入性肺炎阻塞气道。如果说出现昏迷,甚至呼吸不好,你给他身体侧过来的话,其实是有帮助,能够打开气道的。

  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准确记录患者开始出现的症状,如口角歪斜、肢体无力、说话不清的具体时间。这个信息对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。同时不要随意喂药、喂水。

  不要盲目降压,更不要拖拽摇晃患者,避免剧烈晃动或试图通过大声叫喊让患者“清醒”,这可能会加重病情。对于在家中突然发生心脏疾病,专家提醒第一时间拨打120后在家中要保持绝对休息。

 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:绝对休息的概念是什么呢?就是他不能走动,甚至不能移动。有的患者他在客厅发病就要让他在客厅原地休息,不要再扶到卧室去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时候心脏非常脆弱,我们即便扶着他走几步,这种体力活动对于突发心脏病的患者,有可能是压断这个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,造成心脏骤停,所以原地绝对不动,等候急救车。

  专家提醒,脑卒中与心脏疾病两种急症均需“争分夺秒”,家庭应对的核心是“不做错、不耽误”,正确操作的目的是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。

  急救误区要警惕!

  错误操作可能延误病情

 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,但不少人熟知的“急救方法”,其实是危险误区,可能加重伤害。

  癫痫发作时往嘴里塞东西。很多人认为这样能防止患者咬伤舌头,但实际操作中,强行塞物可能导致患者牙齿断裂、牙龈损伤,甚至异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。正确做法是让患者侧卧,解开衣领,清理口腔周围杂物,避免其摔伤。

 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:在他抽搐的时候,不要使劲约束他的肢体,否则会造成他的骨折。一般来说,这种大发作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就会自动消失。然后尽快等待急救车到现场进行专业救治就可以了。

  当有人被食物噎住,不少人会用力拍打其背部,然而这样可能让食物嵌得更深,加重气道堵塞。正确的急救方式是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:站在患者身后,双臂环抱其腰部,双手握拳,拇指顶住患者上腹部,快速向上冲击,直到异物排出。

  网传“心梗时用力咳嗽能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心梗”,专家介绍这样的方法坚决不可取。

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郭维:心肌梗死最重要的问题是心脏的血管堵住了。用剧烈的咳嗽并不能帮助疏通血管,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耗氧。实际上更加重了供氧和耗氧之间的不平衡,更加重病情了。

  心梗发作时患者本就心肌缺血,用力咳嗽会增加心脏负担,可能诱发心律失常,甚至导致心脏破裂。正确做法是让患者立即平卧休息,保持安静,迅速拨打120,若患者失去意识,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
  民间还有“昏迷时掐人中”这个做法也是错误的。掐人中不仅无法让昏迷者苏醒,还可能因用力过猛造成面部损伤。正确做法是先判断患者呼吸、心跳,若呼吸心跳停止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;若有呼吸,让患者侧卧,头偏向一侧,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。

  (总台央视记者 孙金燕 曹宇)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育儿补贴落地给养娃家庭带来了什么?

  • 我国“小切口”修法完善食品安全法治保障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