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炎夏如何运动更安全?运动后如何科学补水?
首页> 健康频道 > 正文

炎夏如何运动更安全?运动后如何科学补水?

来源:央视新闻2024-06-14 10:28

  日前,在南京和镇江交界的九连尖,一名女孩徒步登山时发生中暑,虽经多方抢救,仍然不幸离世。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:炎夏已经到来,高温下进行运动,需要注意什么?如何防暑降温,让夏季运动更安全?

  女子登山中暑身亡 炎夏如何运动更安全?

  九连尖位于江苏镇江句容,因徒步时要穿越南京汤山与句容宝华山之间的9个山峰而得名,徒步全程约为6千米左右,海拔不是很高,路程也不是很长,但因其属于未开发的景区,登山道路不仅陡峭还布满了碎石子,不利于行走。事发当天天气比较炎热,如果防暑措施做得不够,就容易发生中暑。救援专家分析,这与九连尖的地形地貌、天气情况和个人身体情况均有关系。

  南京蓝天救援队副队长杨兢:难度不大,山不高、坡不陡,但是就是两个问题,一个是上面没有树给你遮挡,二是你一旦上去了没办法快速下撤,除非用绳索装备。

  中暑分轻重 严重中暑即热射病可致人死亡

  急诊医生表示,进入高温天后,多地湿度较大,人体产热增多,且不易散热,容易引起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失调,使体温升高,出现中暑情况。中暑后都有哪些表现和症状呢?

  其实,中暑也分轻重。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、大汗、口渴、注意力不集中,此后体温升高、出现发热。

  如中暑者没有意识转变,则会进入轻度中暑阶段。此时若再不加干预,体温将持续升高,可达40至42℃的高热,并伴有四肢抽搐、意识障碍,这就是进入了中、重度中暑的阶段;最严重的中暑即热射病,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,死亡率很高。

 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,第一时间该如何处置呢?医生表示,除了要补充水分,还要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。

 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秦海东:在现场的时候,我们只能体表散热。体表散热一是要除去衣物,让身体的水分跟热量通过体表交换,把热量散发出去;二是用比较冷的,比如说冰盐水去擦拭她的颈动脉这些地方,能够更快散热;三是及时拨打电话,让专业的救护队跟救护车来对她进行急救。

  高温天运动要注意时间 场所和运动强度

  女子徒步登山不幸中暑身亡,也引发了大家对高温天该如何正确运动的关注。最近气温持续上升,在这样的天气下运动锻炼,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?

  专家建议,高温天气下,运动时间和运动场所的选择十分重要。夏天一般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、紫外线最强的时段,尽量不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户外运动。运动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,也可在气温25℃左右、湿度70%以下的环境中,快步走、跑步、游泳等运动项目都是推荐选择。

  如果是户外运动,运动场所应尽量选择公园、湖边等视野开阔、阴凉通风处。外出时最好戴上遮阳帽和太阳镜、涂防晒霜等。若在室内运动,则尽量打开门窗,让空气保持畅通。

  运动强度应该适量,建议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,若需要锻炼更长时间,可在锻炼半小时后休息5~10分钟,再继续锻炼。虽然每次锻炼都要发汗,以提高机体散热功能,但也不能过度,当气温高于28℃,湿度高于75%时,要减轻运动量,以防中暑。

  运动过程中及时少量多次补含电解质的水

  除了运动时间和场所的选择,夏季高温天气下,运动后如何科学补水?如何选择正确的穿戴装备?

  夏季天气炎热,锻炼时人体出汗多,水分消耗大,因此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。光补水还不够,大量的钠、钾和钙等无机盐也会随汗液丢失,专家建议可以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水或在水里加少量的盐,或是选择专业的运动饮料,注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。

  水壶是锻炼必备的装备,除此之外,还要带上清凉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及人丹等以备中暑时用。夏天运动可以选择舒适凉爽的速干衣,不宜穿紧身衣,可以选择浅色棉质衣服帮助散热。对于市面上流行的“暴汗衣”,更要谨慎选择。

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严翊:“暴汗衣”通过脱水的方式来减肥,其实不是减脂肪,而是减体重,体重里面减的是什么?其实是水。你通过脱水让你体重秤上的数字降低了,但是你回过头来把衣服脱掉之后,我再喝两瓶水下去,这个体重就又上来了。

  运动后即刻吃冷饮、猛喝冰饮料、洗凉水澡都是不可取的。运动后血液主要集中在肌肉和皮肤,胃中供血相对不足,此时受到冰冷刺激容易胃疼甚至胃痉挛。运动后体温升高,排汗增加,毛孔张大,凉水刺激会使毛孔骤缩,不利于身体热量的散发。可以准备一条毛巾,在运动后擦干身上出的汗,防止吹风受凉。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群众健康获得感如何再提升?深化医改“划重点”

  • AI看病,离我们还有多远?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